日前获悉,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能源等将成投资发力重点,一些涉及智能化和环保的新领域,如“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等将获大力推动,一系列相关措施有望出台。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加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覆盖“水陆空”等领域。航道方面,将进一步完善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提高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和直线航道等级;铁路方面,将开工建设北京至雄安等铁路,加快建设北京至沈阳等高铁;航空方面,将积极推进北京、成都、青岛等新机场建设,推进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和支线机场项目建设。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之年,各地纷纷提出交通基础设施联网提升、打造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地方层面交通基建投资累计规模将超2万亿元。 传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码,如在水利方面,今年要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新领域成为投资重点。今年,我国要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质量。同时,构建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电网、油气管网布局优化和互联互通等。 有分析人士表示,基建投资作为中国经济的“调节器”,受到宏观政策的主导,政策目标的鼎新必然引致基建投资的变革。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绿色化和智能化倾斜,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加快“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能明显带动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在大数据产业逐步成熟的大背景下,中国智慧交通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面临难得的投资机遇。 不过,今年赤字率预期目标有所下调。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了一般预算支出,基建作为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板块之一,下调赤字率预期目标,令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会相应下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今年赤字率下调,赤字规模仅与去年持平,同时地方融资将进一步规范,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可能减弱。 但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中信证券研究员明明认为,赤字率下调不一定意味着财政对基建支持减弱。2018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将明显上行,有利于支撑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同时,今年以来土地出让金额同比上升明显,有望增加地方投资基建的财力。此外,京雄城际铁路已于2月底正式开工,随着雄安新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展开,预计后续一批项目将逐渐启动,成为2018年基建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 有专家指出,要重视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和电信等领域,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利用多种运作方式盘活资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PPP项目今后将更加注重落地执行进度,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状况。2018年基建投资方面,尽管融资成本上升可能会使一些低质量、低回报的项目融资更为困难,但目前来看,投资需求上升的整体趋势应该能够持续。此外,信贷条件适当收紧也可以促进项目“优胜劣汰”,从而提升整体投资回报率,增强投资周期的可持续性。 还有专家表示,看好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抓手,是激活宅基地要素价值的前提。未来的政策方向之一是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盘活宅基地价值,如果要发展城郊农房开发租赁或其他商业化用途,水、电、气、路等配套基建是必要条件。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又可以为农村基建提供部分资金。 当前,政府方面也在加快相关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作出安排,明确提出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