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在这份备受瞩目的规划中,哪些地方被新纳入高铁网?高铁经济将走向何方?如何筹措建设资金确保规划平稳落地?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主骨架基本形成。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提前实现原规划目标。”费志荣表示。 按照规划,“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这是一份兼顾了需求与可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规划,是“四纵四横”的拓展与升华。 一方面,本次规划更加着力构建完善联通的高速铁路网,例如在东部地区的沿海通道贯通了京沪铁路、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专,形成了完整的沿海高铁网;另一方面,规划更加注重区域协调,例如京昆通道正在修建的西安-成都(重庆)高铁,通车后能够将成都至北京的高铁时间缩短至约8小时。 新时期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费志荣表示,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高铁带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快速路”。本次规划指出,要以高速铁路通道为依托,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密切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高新业态。 新规划还剑指物流成本偏高的市场环境短板。物流成本偏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其症结在于交通物流综合效率效益不高。新规划对高铁与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实行“一张网”规划,意在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这有利于发展现代交通物流业、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新规划出台,铁路建设拉开了新一轮的大幕,怎样才能筹集资金确保规划能够平稳落地? 对此,新规划提出要用改革精神破解铁路投融资等难题,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广泛吸引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铁路投融资模式。 据了解,目前铁路投资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铁路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债券以及专项建设基金,还有银行的融资、地方政府的出资等,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此外,也包括一部分的社会投资。 今后,铁路建设要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手,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费志荣表示,“对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铁路的支持力度,采取差别化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中西部铁路在国家投资中的资金比重。同时,应支持铁路总公司继续扩大发行铁路建设债券,这也是有效筹集长期低成本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