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断地有人来问我,“挂证”的事还能挂多久。两个月前我的回答是这取决于资质改革的进程,只要企业资质与个人资格还挂钩,那么至少还可以再挂一季,因为根本没人预判几年之内会取消企业资质管理。
但是现在回答不一样了,那些圈外不从事与建设行业有关的工作而只为挂证而在参加培训或考试的同学可以及早改去学一门更实用的技术了。
原因如下:
11月,住建部网站通报了5起证书“挂靠”行为,其实这样的通报一直都有,并不是在取消一级注册建筑师行政审批之后才有的,怎么可能相信这样大规模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过去就从来没有被主管部门发现和通报?只不过这次时间上比较接近,而大家又特别关注而已。
但是这件事确实是有“来头”的。上海市建委业务受理中心于今年9月就发出通知,要规范注册人员的执业行为,杜绝重复注册、人证分离现象,注册人员若分别在两家及以上的聘用单位(含外省市企业)同时注册的情况(即重复注册),要选择一家注册,并注销另一家的注销或变更手续。注册人员存在正常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的情况,要立刻纠正人证分离情况。时间期限是12月31日,逾期不办的,将不得参与项目投标、签署相关文件等执业活动,暂停在企业资质管理中作为有效注册人员使用,同时记入企业与个人诚信记录并不定期公布。外省市进沪备案的注册人员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将直接撤销备案。
现在的政策是“坦白从宽”和“既往不咎”,因此建委的网站上不少人在咨询如何注销、重新注册或怎么与持靠单位解约等等,而企业也在“清理”。12月31日大限将至,大家在等待,过了这天会怎么样呢?但至少住建部网站11月通报的5起证书“挂靠”行为,其中三起是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人员,这是否与上海的整治行动有关,企业在此过程中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很值得想象。
那么,管理部门又有什么“法宝”呢?
一是各部门数据库连网。此前,上海市已建立起了企业、中高级人员和项目三大基础信息库,对企业资质证书、执业资格注册证书、身份证、已备案工程业绩等,通过其他有关部门共享信息如工商营业执照、验证报告、公司章程、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人员关系一有变动,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相信不久的未来,各地建设的基础信息数据库都会与住建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中央数据库以及各部门的数据库实时对接。
二是电子化管理。电子化审图目前在全国已有几个省市试点,资质电子化审批也已开始试行,都会实现与基础数据信息库的连接和互动。
三是举报平台。住建部于11月19日要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设立并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网站、电话、传真等,这也是一个狠招,所谓“暗箭难防”。
四是管理部门的决心。在此之前违规其实也是可以查到的,只是看管理部门的决心有多大。现在的背景下不得不下定决心了。
可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举措,这样多管齐下,相信“人证分离”现象将再难隐身。
重大利好是通过这套系统的建立,未来也将可以实现跨省、市工程项目不需要重复备案,因为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企业和人员真实的状况和身份,包括所有的违法违纪行为。。
(来源: 中国路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