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6-20 访问次数:3 信息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两型”建设,交通先行。
“两型”交通就是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
“十二五”期间,湖南交通运输系统围绕“创和谐新局面、登发展新台阶、上服务新水平、树交通新形象,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智慧交通、阳光交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把“两型”交通、综合交通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重心,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2011年湖南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926.5亿元,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开局红。今年1—5月,全省交通建设投资完成185.37亿元,占年计划的24.72%,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经济健康推进,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增强交通生产能力
2010年8月2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确定“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争取率先建成“两型社会”,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而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既对“两型社会”建设起着推动作用,也是其先决条件。就湖南交通而言,如何推动本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截至2011年底,湖南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357.5亿元,交通成为湖南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成为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行业。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交通建设为例,湖南实现了韶山市核心景区农村公路率先到户、韶山市农村公路率先到组,湘潭率先实现乡镇间连通工程。同时启动了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长沙机场地区综合枢纽、武广高铁客运枢纽、长沙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以实施公交改造和公交一卡通为重点,实施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试点,在长株潭地区率先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为“两型”示范提供交通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加快完善,有效增强了交通生产能力。
在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湖南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衔接,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在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开展综合运输一体化试点,将长沙机场地区综合枢纽、高铁地区综合枢纽率先打造成全国首批集成公铁空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无缝衔接”枢纽。以长株潭组合枢纽和衡阳、岳阳、常德、邵阳、郴州、吉首、怀化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为重点,按一体化概念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湖南还将坚持“成线成网”推进,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努力提高公路水路网络化水平。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50亿元,重点实施好“1263”工程,即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000公里,改建完成国省干线20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6000公里,投资30亿元推进24个水运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完成1474座危桥改造任务。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7273公里的高速公路骨架网、5万公里(含高速公路)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和2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网,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5000公里以上,省境内现有国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相邻市州间全部以高速公路连接,100%的县(市、区)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以“一纵两横七港一系统”为重点,突出加快提升“东方莱茵河”湘江经济价值,力争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湘江达标率87.5%,沅水(省境)达标率67.7%,1000吨级以上港口泊位达到132个。
坚持设计“设计回头看”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评审
湖南把设计“回头看”作为交通运输践行“四化两型”战略的重大举措。2011年在12条共857.34公里高速公路组织实施,重点审查勘察设计深度、精度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设计理念、路线走廊带选择、平纵面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体系性的指导意见,施工图预算较初步设计概算减少102.4亿元。
同时坚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评审,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优化方案和解决对策,加强对线路沿线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保护,努力做到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达到100%,“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生态建设理念得到有效贯彻。
水运建设成两型交通建设的新亮点、新突破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贺仁雨要求,“十二五”湖南水运要成为“两型交通”发展的新亮点新突破。湖南水运发展正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国家和省支持水运发展的政策机遇前所未有,要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将水运作为发展低碳、绿色运输经济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
截至2011年底,“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水运建设投资54.64亿元,建成了岳阳松阳湖港区一期、长沙霞凝港二期、常鲶航道整治工程等重大工程,新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
去年12月2日召开了建国以来全省首次水运工作会议,制订了内河水运发展规划,提出了奋斗20年、投资1700亿元,重点实施岳阳港、长株潭港口群、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湘江千吨级航道、沅水能源大通道、涟水复航、湘桂运河等10大工程,建设“一纵五横十线”高等级航道网,打造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出台了税费优惠政策,开展船舶通行费收费试点,启动水运建设融资平台搭建。同时,开展了全省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基本建立了全省水上视频监控系统。
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
建设两型交通,发挥科技增益作用是关键。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交通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加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运输生产效率和行业节能水平持续提高。
智慧交通是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湖南大力实施“1842”工程,即建设1个交通通信专网,深化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等8大业务领域应用,建立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等4个综合应用系统,完善交通外网、内网2个门户网站。统筹推进创新能力、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80%的公路水路重点基础设施监控覆盖,100%的载运工具实现动态定位跟踪监测覆盖;60%以上的高速公路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95%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服务。交通信息服务覆盖全省,惠及全省老百姓。
今年湖南智慧交通建设将重点推进“一个中心、一个服务系统、三层应用展示方式、四个试点工程”,即:按照“设计完整,分期实施”原则整合公路、水运、站场等已有交通信息资源,形成交通运输信息中心的雏形;建设交通电子政务系统;完成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办公电脑桌面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展示;建设京港澳高速公路通道(湖南临长段)恶劣气象条件下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示范工程、省级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分析与投资计划管理系统、道路运输三级协同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湖南段工程建设。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两型”交通泽民生
近年来,湖南交通运输系统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绿色交通和节能减排。
绿色交通,最容易让人们想到的交通工具首先是低价、环保、便捷的自行车,其次是新能源、小排量的汽车。湖南抓住“公交都市”、“低碳交通城市”建设重点方向,大力发展以大容量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新能源与新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目前全省“车船路港”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已全面启动,在长沙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在长株潭投入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达1816台。特别是株洲市推行低碳营运,城区范围公交100%实现电动化,城区双燃料出租车达470辆,占总量的24%,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和全国首批低碳交通运输试点城市。同时株洲还建设了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建成1000个租赁点,投放自行车16000台,倡导市民低碳出行,为全省做出了示范。湖南还将开展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和长沙机场地区、高铁地区综合枢纽建设。
此外,湖南交通运输系统还统筹区域交通发展,政策设计、资源安排突出对后发地区的支持,重点加强对武陵山区、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促进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交通与社会的和谐。加快交通由能力增加为主向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转变,普遍提高服务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有选择、多层次、有品质的出行服务,实现交通与人的和谐。
“两型交通”在湖南。湖南“两型交通”建设正朝着全面完成“十二五”交通节能减排规划目标,实现交通运输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方向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