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在长沙组织召开了由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通平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湖南省科技项目“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成果鉴定会。会议一致认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参数控制方法处于国际领先。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治平,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平,副巡视员徐建出席鉴定会。 (“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成果鉴定会现场) 鉴定委员会由著名自动控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赵健康教授担任主任委员,著名桥梁专家、交通运输部张劲泉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以及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的9位自动控制、桥梁领域的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技术研究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报告、查新报告等技术资料。听完汇报后,专家们就控制指标、预警、注浆质量的检测等向课题组提出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解答。 经过质疑和认真讨论后,专家鉴定委员会形成了鉴定意见,一致认为:鉴定的技术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鉴定要求。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设计先进,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现了由人工控制向智能控制的转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参数控制方法处于国际领先,建议加快样机向产品的转化及推广应用。 (赵平在会上讲话) 赵平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果。他指出,“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项目的特点就是科研紧密结合了生产实践。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桥梁结构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中广泛采用。管道注浆作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我国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由人工操作,施工随意性大、可溯源性差、数据可靠性差,不密实的问题十分突出,“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项目针对这一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选题非常好,意义重大。这个课题通过研制新设备,采用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对预应力管道注浆进行智能监控,将传统的人工注浆向智能注浆转变,确保预应力管道注浆饱满,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很好地贯彻了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年”活动的精神。他希望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成果进行优化,做好推广应用和工程服务工作。 “桥梁预应力管道智能注浆控制仪研究”于2010年在湖南省科技厅立项,由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牵头,组织通平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联合承担。经过项目组近两年的科技攻关,先后完成了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现场注浆试验及试验检测研究,成功研制了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智能控制仪BGM2000(已申请了10多项相关专利),对预应力管道注浆进行智能监控,实现注浆的智能控制,确保预应力管道注浆饱满,从而有效地提高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