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地菜煮鸡蛋”
4月8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一大早就有人嚷嚷着吃地菜煮鸡蛋。我依稀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在野外寻找一种名为地菜的植物,叶子为三角形,花小,白色,茎叶纤细而绿意盎然,煞是可爱。这类植物多半生长在湿润、背阴之处,采集回家后,与鸡蛋同煮,据说可以保佑男女老少一年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年年都吃地菜煮鸡蛋,地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今天吃,却是一本糊涂账。问起同事,也只拿“据说”二字敷衍。说实话,我也从未想过要去想这些问题,不过是一个古老的习俗而已,值得这么穷根究底么?事有凑巧,这一日晚上友人邀请我去家里吃饭,他们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新加坡,对中国的一些习俗颇不了解。饭后闲谈之际她拿出一个鸡蛋给我看,说是她丈夫的学生送的,并且问我,为什么你们在这一天要吃鸡蛋?我一时大窘,只得说些可能对身体有益之类的话含混过关。 回宿舍后忽而想起,曾在长沙的醉人春风里夜游太平街,当时倾心于那青石板的街路和古色古香的店铺,却把姐姐的话轻轻忽略:要是你多呆两天,就可以在这里看祭祀黄帝,吃免费的地菜煮鸡蛋。如果我稍加留心,也许就窥见了这一远古习俗的真面貌。上网搜索始知“三月三,生轩辕”。三月三不仅是黄帝诞辰,也是他建都的日子,后人在这一天举行祭拜大典,吃地菜煮鸡蛋,以此纪念人类文明的始祖。 同时,民间所传地菜煮鸡蛋可治头疼也是有来历的。据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外出采药,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怜老者受头痛病之苦,采来一把地菜,嘱咐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传说终归是传说,然而古话云“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即地菜),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并非全无道理。荠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钙、铁含量也较高,鸡蛋的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两者相加,自然对身体有好处。现在也还流传着“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的谚语。 小小一碗地菜煮鸡蛋,却蕴含如此深的文化底蕴,不幸被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遗忘于无形,我感觉既可怕又可悲。还有多少传统行为、文化事物、文明古迹,就这样日渐湮没于时间的长河。是不是一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只知道韩国的端午祭,却不知我国源远流长的赛龙舟?(赵婧)